作曲家吕其明伴着自己写的bgm进入大会堂 红旗颂沸腾国人热血

作曲家吕其明伴着自己写的bgm进入大会堂 红旗颂沸腾国人热血

作曲家吕其明

伴着自己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

步入人民大会堂

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

创作过《红旗颂》《使命》等

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

300多首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

广为传唱

《红旗颂》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一起往下看

一曲《红旗颂》,沸腾国人热血

对于年轻时的吕其明来说

为红旗作曲是一个牵挂多年

但却一直不敢动笔去写的心愿

“我自己是在红旗下长大,千百万的人民为了中国的解放献出了生命。这个红旗上有千百万烈士的鲜血,也有我父亲的鲜血。”

“红旗是胜利的象征,只要有革命者战斗的地方,都有红旗飘扬!”

△年轻时候的吕其明

吕其明1951年调到北京工作了四年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

都要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当时的场景大家都是热泪盈眶

高呼口号

这种情感一直铭刻在他心里……

在老前辈们的鼓励下

吕其明鼓起勇气

开始作曲!

七天时间

吕其明完成了这部作品

在1965年“上海之春”的开幕式上

《红旗颂》一举获得成功!

从此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但这首曲子并没有到此定稿

吕其明回过头再听

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他想要修改

为了不破坏大家心中

对于《红旗颂》的印象

他放慢节奏

用一种“切香肠”的方法

一点一点地修改

好比一个雕塑家创作出一个作品

要用砂纸慢慢地打磨

吕老这一打磨

就持续了整整54年……

这么一直修改

对演奏者来说也是个难题

对此

吕老这么回答:

这个演奏它有一种习惯,熟悉了以后就觉得这个很好,到了那儿习惯性地就下去了。但是对于作曲家来讲,他要根据他的标准,我改到什么情况底下,符合我自己的标准。

2019年5月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了《红旗颂》的定稿版总谱

历时54年的打磨

终于完成了!

吕其明半个多世纪前创作的《红旗颂》

为何打动人?

这部作品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一幕。吕其明曾说,看着天安门升起的五星红旗,自己想到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其中也有他的父亲吕惠生。

“我对红旗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我曾眼含热泪,埋头书写,我把我真实的体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全都融进了音符。”

“感人至深的就是好作品,主旋律照样可以成为经典之作。”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说。其实,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许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曾创作主旋律作品,当代中国作曲家越来越多回归到主旋律创作中来。

主旋律作品不该被打上某种标签。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认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作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旗帜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俞峰说:“主旋律创作要让老百姓喜欢,但不能一味迎合。艺术还得有时代性、有引领性,要让老百姓踮踮脚去欣赏。我们不仅是在为今天创作,也是在为未来创作。”

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

吕老告诫年轻一代的作曲家:

写东西的时候

要为人民服务

多考虑一点人民

多考虑一点祖国

多考虑一点自己的责任感

向吕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