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冷了泡泡脚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很受欢迎,但是也有三类人是不适合泡脚的哦,一起来看看。
冬季泡脚并非人人皆宜
冬至已过,天气渐寒。晚上倒上一盆热水,泡泡双脚,洗去一天的疲惫,这几乎成为很多人保健的一个方法。同时,节假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泡泡温泉,恐怕也是这个隆冬最幸福的事了。
民间有句老话“热水泡脚,赛吃人参”,更有很多人把温泉称为“美人汤”。但这种泡法真的是众人皆宜,且如民间和网上传的那么神奇吗?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科主任医师周旭辉提醒,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冬季通过泡脚泡温泉来保健养生,在泡的过程中,要掌握三个要领:温度在40℃左右,时间以15分钟左右为宜,泡到适可而止即可。
事件回放
酒后泡脚泡出满脚水泡
李奇爱喝酒在当地是出了名的,40多岁的年龄,20年来每日无酒不欢,平日里每天早上要先喝瓶酒,再吃早饭,一离开酒,就浑身不舒服。前不久,他和朋友喝完酒回家后,妻子打了一桶热水给他泡脚驱寒。没想到,半小时后,妻子发现丈夫双腿膝盖以下有明显红肿,尤其双脚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水泡。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后,医生诊断为“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
进入冬季,人们习惯向温暖靠近,泡脚、泡温泉是不少长沙人驱寒取暖的保养方式。但因泡脚、泡温泉不当而导致疾病甚至意外死亡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此前有媒体报道,山东七旬老先生在广州过年,泡温泉时出现大汗淋漓并晕倒,被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乌鲁木齐一80岁老人泡温泉时,突然滑落至浴池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身体对冷热刺激感减退致疾病发生
冬季泡温泉、泡脚,对于调养身体确实有很多好处,可为什么泡个脚会被热水烫伤?周旭辉指出,冬季通过泡温泉、泡脚等方式,调养身体,是不错的保健方式。以泡脚为例,脚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个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但如果患上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等疾病,在疾病的影响下,或由于年龄原因(如老人或小孩),对各类刺激包括冷热、疼痛刺激感觉减退,就会在热水里感觉不到明显的疼痛,因此导致疾病发生。
此外,泡脚、泡温泉还易引发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其原因,一方面与温泉水温过高、泡的时间过长导致血管扩张、大脑供血不足有关。另一方面,长时间处于温度较高的温泉、热水时(超过43℃),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心跳加快,心脏的耗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大。同时泡温泉时人体体温会升高,出水时体温又会下降,短时间内出现一冷一热,可引起血管急剧扩张和收缩,这些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有哪些人不适合泡脚
一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极易被烫伤。另外,水温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情的恶化。
二是心脑血管患者 有的温泉水温很高,神经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扩张。高温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加重病情的危险。笔者一朋友有心脏血管病变,一次去温泉高温烫脚,引起心梗,所幸抢救及时,转危为安。
三是冻脚 脚被冻了,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此时突然用热水烫脚,从冷到骤热会加速冻脚病情,产生肌肉与骨剥离
泡脚养生有哪些误区
1、水温越烫越好 时间越久越好
沐足不是简单的“热水泡脚”,水温要有所控制,一般维持在 38℃至43℃为宜。这是因为,一方面,水温太高,导致双脚血管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脑、肾脏等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温太高,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2、一边足浴一边吃东西
时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水果等餐点服务,让客人边沐足边吃,其实此举不利健康。饱食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沐足。
3、沐足时不宜用力搓擦皮肤,应避风直吹。
皮肤病患者采用药物熏蒸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必须征求医嘱,且不可去公共场所沐足,最好在家自己单独用一个桶泡。
4、足浴时间也不宜过久。
很多人喜欢从水很烫一直泡到水全凉了,这是错误的做法。足浴一般以20至30分钟为宜,次数每天1至2次足矣,水量以淹没脚踝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