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立秋是母老虎还是公老虎 母秋公秋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在立秋的时候,我国部分地方会有公秋和母秋的说法。公秋和母秋的区分方法主要看每年立秋的具体时间,那么今年立秋是公秋还是母秋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2017年立秋是几月几号几点

2017年8月7日15时39分58秒立秋,时值农历六月(小)十六。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也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到了,但并不代表着天气立刻进入秋季模式。

2017年立秋是公秋还是母秋

今天阳历是“7”日,而阴历是“农历六月(小)十六”,那么今天到底是公秋还是母秋呢?

第一种说法是“单双日说”,根据杨心佛先生在《金陵十记》中表述应该是:“单日公秋、双日母秋”。这一说法也在民间被广泛流传。根据这一说法,“公秋爽,母秋凶”,那么阴历“十六”是个双数,这也意味着今年应该是母秋,接下来的日子“秋老虎”会继续发威,炎热无比。

而根据南京民俗专家赵元植先生考证,“公秋母秋”还有第二个说法是“昼夜说”,也就是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中国方言大词典》有公秋母秋条,也表示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按照这一说法,今天15时39分58秒立秋,无疑是母秋,按照民俗“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热烘烘”。

  在南京民间,除了有“秋后十八盆”、“啃秋”等习俗外,还有“公秋母秋”之说。按照传统“单日公秋,双日母秋”的说法,今天是母秋。南京还有一种“白天公秋、晚上母秋”的说法,这样一来今天又是母秋。气象专家表示,民间俗谚是生活经验总结,有一定的智慧,但要判断今秋热或者凉还是要看气象预报与预测。

“在南京民间,立秋有‘公秋’和‘母秋’两种说法,都说公秋爽、母秋凶。”南京民俗专家时盛麟告诉记者,如果是这只“秋老虎”是公秋的话,这代表接下来的日子会比较凉爽,而如果是母秋的话,意味着“秋老虎”将继续发威肆虐,让人热得难受。记者发现,在报人杨心佛著的《金陵十记》中,就有如此记载。

“像公秋爽,母秋凶这样的说法是先民们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到的现象,这不是一种统计科学,而是老百姓对晴雨冷暖的一种感知,并通过有心人记录了下来,形成了一种俗谚。”南京气象学会秘书长王冰梅告诉记者,从气象学专业来看,立秋与气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今年秋天凉爽还是炎热,这是由多种气象因素综合形成的。可以通过大气科学进行预测,现在通过高性能天文气象设备、计算机等,可以预测比较准确的天气冷热情况。

立秋养生常识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立秋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立秋要祛暑降温

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立秋要预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有些朋友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出门当心淋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提醒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雨具,或备件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立秋还须防治“空调病”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立秋起居要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运动要适量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受损、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

像游泳、太极拳这些运动项目还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极拳,柔中带动,重心转移的流畅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平衡的训练,是很好的运动。注意运动前要有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总之,这个季节进行运动要注意几点: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