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天才病被退学怎么回事_天才病是什么病

男孩天才病被退学是怎么回事?天才病是什么?儿童是自闭症的高发人群,身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东西,近日8岁的亮亮就因为患有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天才病被退学!

男孩天才病被退学是怎么回事

乍一看,8岁的亮亮(化名)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正太。他活泼爱笑,学习成绩也不错。然而,才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已经被3所幼儿园、8所小学勒令退学,而且每次都是同学家长联名要求,理由是“不适宜行为”。

8岁的孩子能有什么不适宜行为?近日,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儿少科,亮亮的父母向医生倒出了心中的苦水。

8岁男孩几年间换了11所学校

亮亮的父母都是老师,提到自己的儿子他们是欲哭无泪。亮亮五官端正,身体发育良好,人也很活泼,脸上常挂着笑容,数学经常考满分,语文也都在90分以上。谁能想到,这样看起来完美的孩子实际上问题多多。

亮亮的小问题包括:从小不喜欢看人的眼睛,有时在妈妈再三要求下会瞟对方一眼;从小不会撒娇,不会求助,讲话晚,行动比一般孩子略笨拙一些;大一些了喜欢谈论青蛙,动不动扯到青蛙,不管人家爱不爱听,他都能侃侃而谈讲个半天。

上幼儿园后,亮亮的问题更多更大了。导致他屡被学校拒绝的就是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方式,明明是想跟人家玩但不懂开口,反而是通过拍打的方式与他人搭讪,结果发展成两个孩子打起来了。后来,亮亮干脆威胁其他同学跟自己玩,同学若不听话他就揍人家。

几次下来引发众怒,孩子们排挤他,家长们也联名抗议。父母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有病,而不是大家口中的“熊孩子”。妈妈告诉医生,前不久,为了带孩子看病,也为了方便看管孩子,自己辞去了工作。

母子俩单独相处的时间很多,但当妈妈的总觉得,儿子跟自己不亲,对他好他似乎也不在乎,更别提一些亲密互动了。“如果不是他日常沟通正常,学习能力也不错,我都怀疑他是自闭症了。”妈妈如是说。

亮亮被诊断为“天才病”

接诊的是儿少科医生程芳。一纸诊断让亮亮的父母大跌眼镜:自己的儿子还真是自闭症患儿,而且不是一般的自闭症。

“人们熟悉的自闭症多是低功能自闭症,患儿交流困难,智力低下,整个人可能木木的。这个孩子的情况属于高功能自闭症的一个特型——阿斯伯格综合征。”程医生表示,有研究认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因此,这种病还有另一个名字,天才病。

自闭症是个“疑症”,就目前的国内、国际医疗水平还没有找到它的病因,对自闭症儿童的所有生理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但是可以断定:自闭症是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并且将终身伴随,不能治愈。国外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诊断、治疗自闭症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经过早期正确地、坚持不懈地干预,许多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的。

历史上,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等名人均是“天才病”患者,比尔·盖茨、台北新任市长柯文哲,也都被认为具有AS的症状。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美国每500人当中,就有一个AS患者。“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不过从AS确诊的案例数来看,远低于美国这一发病率。AS误诊的几率比较高。”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李建英介绍,“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自1999年成立,16年间接手的AS患者不到500例。”

天才病的名字虽然好听,但无法掩盖疾病本身的残酷。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会有如下表现:

人际交往困难。患者有与人交往的强烈意愿,却缺乏相应的技巧,所采取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更无法理解表情、眼色、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所以患者往往不受欢迎,也不能灵活地应对场景变化,难以融入群体,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反过来还会让患者更加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去与人交往,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语言交流困难。患者会说话,而且表达通常很流畅,但不能与人进行有效沟通。他不知道什么是察言观色,不会根据他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达。他还会坚持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不管对方是否有兴趣,以亮亮为例,他就是一个劲地说青蛙长青蛙短。

此外,患者自己会大量使用书面语言,给人咬文嚼字、古板生硬的感觉,同时对对方接地气的话,幽默的隐喻的有双关意义的词句,也一概理解不了。行为模式刻板。这一点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相似。有的患者每天要吃一样的饭菜,走一样的路线,用一样的物品,如果稍有改变就可能烦躁不安。或有一些奇怪爱好。如记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字、高山或大厦的高度等。此外,运动也往往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短板。他们可能比同龄人更晚学会骑自行车、打球等。而且他们的行动总给人笨笨的、怪怪的感觉,在视觉运动协调能力方式有显著缺陷。

阿斯伯格综合征(AS)是一种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语言与智力上无明显障碍。目前病因不明。婴儿罹患概率为0.07%,即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会有7名是患者。一般在儿童4-7岁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上学后容易出现学业和人际交往困难。可能表现为:

1.多动,但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等精神十分集中;

2.有惊人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整体成绩不是很好,但对于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却有很深的了解;

3.内心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常常和小朋友造成冲突,交流以失败告终,而他们也变得孤独和情绪起伏;

4.对于日常隐喻、笑话、讽刺的话语缺乏领悟能力,但其智力确实正常;

5.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话,但他们自己未必真正明白其含义。语言往往表现为叙述性的或单向性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型或交流性语言;

6.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7.课堂纪律比较差,但是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印象;

8.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很常见;

9.大部分还存在着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的特点,比较讨厌手写的作业,可以口若悬河地说出某件事情,但却不愿将其所说的记录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