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选择,预见更好的自己

囤过板蓝根吗?买过一整箱的醋吗?背回过一整箱的盐吗?如果你看到过,或者你做过,那么你就进入今天的主题了。下面我们先进一个实验。

一个细思极恐的盲从实验

这是一个著名的盲从实验:一个亚裔的小姑娘是我们的实验对象,在就诊等待的过程中,她发现其他候诊的患者在听到“嘀”的一声响时就会“起身-坐下”。虽然她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当这样的情形重复出现三次后,她也不由自主地跟随其他人站了起来。

当其他人逐一离开,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她仍然会在听到响声后站起来,虽然并没有人看着她。

当另一批不知情的新患者进来以后,她不仅自己站了起来,还将这一规则告知了他们,于是一群不明原因但遵守规则的“盲从者”出现了。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个亚裔小姑娘是这样说的:“当我看到大家都站立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必须得跟他们一样,不然我会像是被排挤的那一个。一旦我决定跟大家做一样的事,我就会觉得自在多了。”

如果你是这个实验的主角,你会怎样反应呢?

你我都有的盲从心理学

盲从是一种跟随行为,心理学上把它们称为“社会学习”。人作为一种聪明的群体动物,在“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上的表现上十分出色,我们非常善于观察群体里的情况,得到一个“内部标准”,然后拿来和自己对比,调节自己的判断标准和行为,使自己变得合乎规范。

实验中,亚裔小姑娘观察了两次群体表现,得到了一个规律:听到“嘀”响就要站起来。接着,她又把这个规律和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不这么做,可能会被排挤。

于是,她迅速调节了自己的行为,在第三声“嘀”响的时候,她和大家一样站了起来。虽然她并不知道为什么,但这让她感觉舒服多了。

别让盲从把你带沟里去了

有人觉得,盲从也没什么不好,听到“嘀”响站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它让自己更安全,那么你会怎么看待接下来的这些盲从呢?

盲从给了我们什么非常清楚:

我们看起来更合群、感觉上更舒服一点。

但盲从使我们失去的呢?

聪明如你,想必不难回答这个问题。

给你的建议

当你通过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跟从内心的声音做出选择后,就算它异于他人,请不要轻易放弃。

在坚持的路上,一定不断会有盲从者对你进行善意的说教和规劝,劝你放弃不同,遵守大众的规则,但他们并不是你,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份坚持背后的意义。既然确定这一选择是经过理性思考、并且发自内心的,又何必为了盲从牺牲自己的幸福呢?

当我们摆脱盲从,预见了更好的自己,我们也希望帮助周围的人找到他们更好的自己。向他们展示不盲从的幸福,从心出发,建立一份轰轰烈烈的事业,获得一份安静恬淡的生活。